芦苇江八咏·祠堂议礼

春秋思报本,忠孝原有祠。
仪物修孔时,击鼓吹豳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传统祠堂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感恩和忠孝精神的传承。

前两句"春秋思报本,忠孝原有祠"是说:一年四季(春秋代表时间流转),人们都想着要报答祖先的恩情(报本),而祠堂就是专门用来纪念和传承忠孝精神的地方。

后两句"仪物修孔时,击鼓吹豳诗"描绘了祠堂祭祀时的场景:人们准备着各种祭祀用品(仪物),按照传统礼仪(修孔时)进行祭祀,同时演奏音乐(击鼓)和吟诵古老的诗歌(豳诗)。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中国人重视家族传承、尊崇祖先的文化传统。祠堂不仅是建筑,更是精神传承的场所,祭祀活动把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诗中"忠孝"二字点明了这种传承的核心价值。

罗仲舒

罗仲舒(一一五六~一二二九),字宗之,学者称罗江先生,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魁上舍,除安庆教授。十四年进士,调常德教授。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监行在场门。五年,知宜兴县。十年,除国子录,累迁著作郎。十六年,提举福建常平。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提点江东刑狱。召为国子司业,以直显谟阁学士致仕。绍定二年卒,年七十四。有《罗江集》,已佚。事见清光绪《慈溪县志》卷二五何大圭所撰行状。今录诗十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