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反江阳寓目灞涘赠易州陆司马诗
游人卖药罢,徐步反江干。行吟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晨华照城阙,参差复郁盘。千门含日丽,万雉映霞丹。
云开承露掌,吹动相风竿。游童轻薄少,鲜服鵔鸃冠。
花开傅粉晏,尘起副车韩。屡投双飞剑,曾操两色丸。
挂玉要游女,弹珠落矫翰。信美非吾乐,何事久盘桓。
欲动南登咏,还谣北上难。眷言思旧友,徂远路漫漫。
燕陲望楚服,天际与云端。棹发吴涛上,荆歌易水寒。
十年阻风月,万里别金兰。心期竟何许,怀抱日摧残。
容华冉冉谢,衣带朝朝宽。盛宪宁延寿,刘琨自少欢。
宿昔均取舍,同波岂异澜。赠言不尽意,掷笔起长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归乡途中复杂的思绪,既有对繁华都市的留恋,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何事久盘桓")像一组生动的城市纪录片镜头。诗人卖完药慢慢走回江边,在灞陵岸回头望长安城:朝阳下的城楼参差交错,千万家屋檐映着霞光,云开时能看见承露盘,风吹动测风竿。街上游玩的少年穿着鲜艳服饰,让人联想到历史典故里傅粉何晏的俊美、韩嫣车尘的显赫。这里用金碧辉煌的画面暗含"长安虽好不是家"的惆怅。
第二部分("欲动南登咏"到"万里别金兰")突然转入深沉。诗人想往南走却念及北上艰难,思念老友却相隔千山万水。燕地边疆遥望楚地衣裳,划船离开吴地波涛时,想起易水送别的悲歌。十年阻隔让曾经亲密的朋友天各一方,这种时空距离带来的孤独感非常强烈。
第三部分("心期竟何许"到最后)是直击人心的中年感慨。诗人说理想不知落在何处,只觉得每天心事沉重。容颜渐渐老去,衣带越来越宽(暗示消瘦)。提到盛宪、刘琨两位历史人物,对比他们或长寿或早逝的不同命运,最终发出"同处时代洪流中,谁又能真正逃脱命运"的叹息。最后掷笔长叹的动作,把那种欲说还休、难以排解的愁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个人经历与历史典故自然融合:看长安繁华会联想到历史名人,思乡时自然带出荆轲典故,叹命运时信手拈来前人故事。这种写法让个人的愁绪获得了历史的纵深感,普通人的离愁别恨也因此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