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江边送别场景。
前两句"十里轻烟覆大堤,行郎临发马嘶嘶"写景:江边大堤笼罩在薄雾中,即将远行的男子(行郎)准备出发,他的马儿发出嘶鸣。这里用"十里轻烟"营造出朦胧忧伤的氛围,马嘶声更添离别的不舍。
后两句"檀槽半咽馀音袅,弦月弯弯夜向低"转入抒情:檀木制作的乐器(檀槽)奏出呜咽般的乐声,余音袅袅不绝。这时一弯弦月低垂,夜色渐深。用乐声的哽咽和月亮的形态,暗喻离别时说不尽的愁绪。
全诗通过烟雾、马鸣、乐声、弦月等意象,不着一个"愁"字,却把离别时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妙的是"弦月弯弯"这个意象,既写实景,又像极了离人微蹙的眉头,让整首诗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