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叉集

汤文不作几经春,叉也贤乎隐泽民。
古剑胸中尽磨淬,宁如觉道乐耕莘。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贤人和隐士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前两句"汤文不作几经春,叉也贤乎隐泽民"意思是:商汤、周文王这样的明君很久没出现了,而刘叉这样的隐士却能像贤人一样造福百姓。这里用历史人物作对比,说明不一定非要当大官才能对社会有贡献。

后两句"古剑胸中尽磨淬,宁如觉道乐耕莘"用比喻手法说:就算胸中有像古剑一样经过千锤百炼的才华(指做官的本领),也不如领悟人生真谛、安心耕种的快乐。这里"耕莘"用商朝贤相伊尹曾耕于莘野的典故,暗指隐居生活也能培养贤德。

全诗核心思想是:与其在官场追逐名利,不如像刘叉这样隐居乡野、自得其乐,反而能保持高尚品格。诗人用历史典故和宝剑比喻,把抽象的人生选择问题写得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受到隐居生活的自在与可贵。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