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绯红的桃花,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它的美。
首句“衣裁缃缬态纤稼”把桃花比作穿着淡黄色丝绸衣裳的少女,枝条纤细柔美。“缃缬”指淡黄色的丝织品,暗示花瓣的质地和颜色。这里用拟人手法,让桃花立刻鲜活起来。
第二句“犹在瑶池半醉中”继续展开想象,说这株桃花像是瑶池宴会上微醉的仙女,脸颊绯红,姿态慵懒。瑶池是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这里用来衬托桃花仙气飘飘的气质。
后两句转入现实场景:“嫌近清明时节冷,趁渠新火一番新。”诗人说,可能是因为临近清明天气还冷,桃花特意趁着新生的火气(指春阳的暖意)绽放出新艳的花朵。这里把桃花写得很有灵性,仿佛它懂得选择最佳时机展现自己。
全诗通过“丝绸衣裳-瑶池仙女-怕冷绽放”的层层递进,将桃花从静态的植物转化为有情感、会选择的生命体。最妙的是最后“新火一番新”的用词,既指春日的温暖,又暗含桃花重获新生的喜悦,短短四句就完成了从神话到现实的自然过渡,让人看到春天里一株普通桃花的灵动之美。
施清臣
宋人,号东洲。理宗淳祐间人,自称赤城散吏。有《几上语》、《枕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