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辱于淫邪陷于老佛几千载自托根濂溪而后始得以其中通外直者侪于道而近世魏鹤山又推本周子之意取泽陂之诗所谓硕大且俨者归之君子焉明伦堂后新池骤著花教授遂见之诗且有取于周子香远之句寄兴远矣因次韵

道中何物不生焉,顷刻能开碧玉莲。
根脚好时花发越,源头活处水漪涟。
唤醒佛土从前梦,细绎陈诗最后篇。
霁月光风真洒落,千年此意后谁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荷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道中何物不生焉”,意思是说在“道”的指引下,万物都能生长。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规律或道德准则。接着,“顷刻能开碧玉莲”描绘了荷花在短时间内绽放的美丽景象,象征着在正确的引导下,事物能够迅速展现出美好的一面。

“根脚好时花发越,源头活处水漪涟”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荷花的美丽源于它扎实的根茎,而清澈的水源则让水面泛起涟漪。这比喻了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只有根基稳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唤醒佛土从前梦,细绎陈诗最后篇”这两句提到了佛教和古代诗歌,暗示了作者在追求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汲取了佛教和传统文化的智慧。通过反思和探索,作者希望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意识。

最后,“霁月光风真洒落,千年此意后谁传”描绘了雨后天晴、月光洒落的宁静景象,象征着道德修养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内心平和。作者感叹这种境界虽然美好,但千年之后,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和传承这种精神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荷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的追求,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