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数客登善福院之绝顶晚饮茗饮阁予以病先归赋十二韵

风日迫佳节,一川秋意昏。临高分石磴,却立数烟村。

楚制随云物,蛮花照酒痕。龙山嗟未久,蓝水想空存。

鸿雁频收唳,茱萸几断魂。拍肩寻熟路,登阁换馀樽。

钟梵规绳阔,亲朋笑语温。加笾携海峤,闻笛忆乡园。

梦记南柯守,兵看左角奔。诗凡羞晋宋,发短任乾坤。

汝辈禅心起,今生道眼浑。不知东嶂外,滟滟涌金盆。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和朋友一起登山赏秋,最后因病提前回家的所见所感。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秋景,穿插着对人生、时光的思考,读来既亲切又耐人寻味。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秋风紧催着重阳节到来,整个山川都笼罩在秋意中。大家爬到山顶的石阶上,回头数着山下笼罩在炊烟里的村落。这里用"数烟村"这个动作,一下子让画面活了起来,仿佛能看到诗人和朋友指点江山的悠闲场景。

中间部分特别有意思。诗人看到朋友们的楚地服饰在风中飘动,野花倒映在酒杯里,突然想到两个典故:一个是晋代孟嘉在龙山聚会时帽子被风吹走的潇洒,一个是杜甫笔下"蓝水远从千涧落"的壮阔。但他说这些盛景如今都已消失,只剩下大雁的鸣叫和茱萸的香气让人伤感。这里用"断魂"二字,把节日里那种淡淡的惆怅写得特别传神。

喝酒聊天时,诗人注意到寺庙的钟声和朋友的笑声形成了奇妙对比——钟声规矩庄严,笑声温暖随意。大家带的异地美食让他想起家乡,笛声更勾起了思乡之情。突然笔锋一转,用"南柯梦"(黄粱一梦)和"左角奔"(战乱)的典故,暗示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六句最见功力。诗人谦虚地说自己的诗比不上晋宋名家,头发也稀疏了,但这些都交给老天安排吧。看着朋友们谈禅论道,他独自望着东山外渐渐升起的月亮——这个"滟滟涌金盆"的结尾太妙了!明明因病提前回家有点扫兴,却用一轮金灿灿的月亮把整首诗点亮了,让之前的秋愁都化作了开阔的意境。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重阳节纪录片:有登山的热闹,有独处的沉思,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珍惜。最厉害的是诗人能把"提前回家"这种扫兴事,写得充满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这种豁达特别打动人心。

朱槔

徽州婺源人,字逢年。朱松弟。有轶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工诗。有《玉澜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