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借韩愈(字退之)的故事来探讨人生选择与信仰的问题,语言直白但意味深长。
前四句说韩愈是个理性派,硬要较真不信神仙("强解事"指强行用理性解释一切),连写诗都偏爱"玉井莲"这种实际存在的事物(玉井莲是华山真实景观,暗指他只认现实)。但后四句突然转折:当他重病缠身时,传说中的仙药救不了他("沈疴痊不见"),冒险登山求仙也是白费力气("险绝恸虚传")。最后两句点睛——多亏华阴县令送来聱书(指道教典籍),才让他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固执可能错了。
全诗用韩愈从"不信神"到"开始怀疑"的转变,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人不能过分依赖自己的认知,面对生命与自然的奥秘时,保持开放心态或许更重要。就像现代人过度相信科学解释一切,但遇到科学无法解决的困境时,是否也该对其他可能性保持敬畏?这种对理性局限性的反思,正是这首诗跨越时空的智慧。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