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浯溪

二十年前八桂回,摩挲苍藓读碑来。
如今再自浯溪过,折得梅花伴酒杯。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二十年后重游浯溪的感慨,用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出时光流逝的怅惘。

前两句回忆二十年前:那时从八桂(广西)回来,曾用手抚摸长满青苔的石碑,细细品读碑文。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摩挲苍藓"四个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人蹲在古碑前,手指轻轻擦过潮湿苔藓的画面,充满对历史的敬畏。

后两句写现在:再次经过浯溪时,只是折了枝梅花就着酒喝。看似随意的举动其实藏着深意——当年会认真读碑文,现在却只是喝酒赏花,暗示心境的变化。梅花常象征坚贞,在这里可能暗示作者历经岁月后,选择用更洒脱的方式面对人生。

全诗最妙的是用"折梅饮酒"这个日常动作,代替了直接说"我老了""看开了"之类的话。就像我们现代人翻老照片时,可能不会直接感叹青春不再,而是默默泡杯茶一样,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打动人。通过两次游历的对比,让人自然感受到时光带来的改变,有种"欲说还休"的成熟韵味。

董鸿道

董鸿道,字叔宏,临川(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曾游浯溪。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