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圣明之君对远方臣民的深切关怀,以及这种关怀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句“圣神深意念遐方”,意思是圣明的君主深切地挂念着远方的臣民。这里的“遐方”指的是远离朝廷的地方,君主并没有因为距离而忽视他们,反而时刻关心着他们的疾苦。
第二句“前后皆驰谕蜀郎”,说的是君主先后派遣使者前往蜀地,传达他的旨意。“蜀郎”指的是蜀地的官员,君主通过使者向他们传达关怀和指令,体现了君主对地方事务的重视。
第三句“从此邮亭为盛事”,这里的“邮亭”是古代传递消息和文书的驿站。君主对远方的关心使得邮亭变得繁忙,成为了传递好消息的重要场所。这也暗示了君主的关心和指令给远方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最后一句“乘轺相继有三王”,“乘轺”是指乘坐轻便的马车,“三王”可能指的是三位有德行的君王。这句诗的意思是,君主的关心和善政使得多位贤明的君王相继出现,共同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君主对远方的深切关怀和善政,表达了一个圣明之君如何通过关心和治理,使得国家和人民都受益。诗词的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展现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君主的仁政之美。
王拱辰
(1012—1085)宋开封咸平人,字君贶,原名拱寿。仁宗天圣八年登进士第一。庆历间,累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迁御史中丞。反对庆历新政。新政罢,出知郑、澶等州。至和三年,拜三司使,使契丹。坐事被劾,出任外官多年。神宗熙宁元年召还,王安石言其旧过,复出知应天府。元丰间上言反对保甲法。仕终彰德军节度使。卒谥懿恪。有《治平改鉴》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