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茅山五首 其二

涧边瑶草洞中花,细水流春带碧沙。
昨夜山中(一作瓢)酒初熟,道人不暇读《南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间幽静、自然和谐的画面,同时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第一句“涧边瑶草洞中花”,写的是山涧边上的仙草和山洞里的花朵。这里的“瑶草”和“洞中花”都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意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第二句“细水流春带碧沙”,描绘了春天山间的小溪,水流细缓,带着碧绿的沙粒。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山水的清新之美,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昨夜山中酒初熟”,说的是昨晚山中的酒刚刚酿好。这里的“山中酒”象征着一种简朴、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与世俗的繁华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一句“道人不暇读《南华》”,意思是道士忙于品尝美酒,没有时间读《南华经》了。《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通常道士们会研读它来修身养性。但在这里,道士却因为酒的美味而暂时放下了经书,这表现出一种随性、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山间的自然景色和道士的生活,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它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美好与宁静,值得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

卢挚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