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倅尊人挽诗二首 其一

教子成名岂偶然,存心积善契苍天。
独工学问驰清誉,旁习阴阳得异传。
煞有哀荣身后事,不差生死梦中言。
欲占厚德看铭志,七十之期过一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追忆,歌颂了父亲一生的德行与成就。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父亲的成就 开头就说父亲培养儿子成才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一生行善积德,感动了上天。这说明父亲不仅重视教育,更以身作则,用善行影响后代。

2. 父亲的才华 诗中提到父亲学问精深,名声很好,还精通阴阳五行之类的学问,得到了特别的传承。这说明父亲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不仅学问好,还有独特的技能。

3. 身后的哀荣 父亲去世后,葬礼很体面,人们都怀念他。诗中还说父亲生前对生死的看法很超脱,仿佛早就看透了人生如梦的道理。这说明父亲活得通透,连死亡都看得很淡。

4. 德行的见证 最后两句说,要想知道父亲德行有多深厚,可以看他墓志铭上的记载——他活了七十一岁,比古人常说的"七十古稀"还多活了一年。这看似简单,其实暗含深意:父亲不仅长寿,而且一生德行圆满,连寿命都比别人多了一点福气。

整首诗没有直接说"我多伤心",而是通过列举父亲生前的品德、学问、人生态度,让读者感受到这位父亲值得尊敬,也体会到儿子对父亲的骄傲与怀念。最妙的是结尾用"多活一年"这样的小细节,含蓄地表达了"好人得好报"的观念,让整首诗的赞美显得真实自然。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