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歌
幅员率土,惟王之疆。
天子命我,阅彼朔方。
朔方正漠漠,河水偏汤汤。
猕猴愁绝峤,特地陵穹苍。
西望川底,东望咸阳。
北指黄甫,南眺甘凉。
原隰自寥廓,霸气常昂藏。
炎汉开基入图版,偏遣官田置恒产。
七桥九坝,稻花肥,浮白沉糟照青眼。
渡江失却麒麟符,伊洛割裂争五胡。
铁弗小儿恣骄虐,负隅窃据傍雄图。
蒸土筑墙锥不入,统万城边白骨枯。
白骨枯,勃勃死,赫连亡,拓跋起。
没羽射鹤竟何如,卜骨烧羊总徒耳。
吴张号川真幺魔,韩范经略看敝屣。
作鸽冲飞飞上天,组练仆姑哀好水。
堂堂四叶朝诸侯,忍向降夷称父子。
从此名山接大荒,李家渠畔露瀼瀼。
岂无城社同羌僰,从有衣冠似夜郎。
六百年来一翻掌,八千里外通朝享。
熊罴列队共扬旌,犬羊编户齐稽颡。
瑞崖佩珰登仙坛,琼枝鹦鹉巢青鸾。
赤木崔嵬长瑶草,莎萝汗漫浮紫澜。
积雪泠泠见堆土,乔松谡谡鸣层峦。
遥想匡庐峨眉太室九峰形胜相上下,噫嘻贺兰山兮非复昔日之贺兰。
天子命我,阅彼朔方。
朔方正漠漠,河水偏汤汤。
猕猴愁绝峤,特地陵穹苍。
西望川底,东望咸阳。
北指黄甫,南眺甘凉。
原隰自寥廓,霸气常昂藏。
炎汉开基入图版,偏遣官田置恒产。
七桥九坝,稻花肥,浮白沉糟照青眼。
渡江失却麒麟符,伊洛割裂争五胡。
铁弗小儿恣骄虐,负隅窃据傍雄图。
蒸土筑墙锥不入,统万城边白骨枯。
白骨枯,勃勃死,赫连亡,拓跋起。
没羽射鹤竟何如,卜骨烧羊总徒耳。
吴张号川真幺魔,韩范经略看敝屣。
作鸽冲飞飞上天,组练仆姑哀好水。
堂堂四叶朝诸侯,忍向降夷称父子。
从此名山接大荒,李家渠畔露瀼瀼。
岂无城社同羌僰,从有衣冠似夜郎。
六百年来一翻掌,八千里外通朝享。
熊罴列队共扬旌,犬羊编户齐稽颡。
瑞崖佩珰登仙坛,琼枝鹦鹉巢青鸾。
赤木崔嵬长瑶草,莎萝汗漫浮紫澜。
积雪泠泠见堆土,乔松谡谡鸣层峦。
遥想匡庐峨眉太室九峰形胜相上下,噫嘻贺兰山兮非复昔日之贺兰。
现代解析
这首《贺兰山歌》是一首气势恢宏的边塞史诗,用壮阔的笔触描绘了贺兰山一带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地理画卷
开篇像无人机航拍,从高空俯瞰贺兰山全景:北方沙漠苍茫,黄河奔流不息,猕猴在险峰攀援。诗人站在山顶指点四方——西看川谷、东望咸阳、北指黄甫关、南眺甘凉走廊,展现出一幅立体的西北军事要塞图。
二、历史长卷
中间部分像快进的历史纪录片:
1. 汉代在此屯田开发,稻田阡陌纵横
2. 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用蒸土筑城(传说用糯米汁混泥土),留下"统万城"的残酷传说
3. 唐宋时期党项人建立西夏王朝,与宋朝对抗("好水川之战"等)
4. 最终蒙古铁骑横扫,六百年的割据政权落幕
三、神话新篇
结尾转入神话色彩:积雪的山峰像仙人的白玉冠,松涛如天籁回响。把贺兰山与庐山、峨眉山等名山相比,说它已不再是当年烽火连天的战场,而蜕变成祥云缭绕的仙境。
全诗最震撼的是时空转换技巧:前脚还是"锥子都扎不进"的军事要塞,转眼变成"长满灵芝仙草"的祥瑞之地。这种沧桑巨变的对比,正是边塞诗独有的壮美。就像用一首歌的时间,带我们穿越了2000年的金戈铁马与和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