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

仲夏发会稽,乍秋别勾章。
拟杭黑水海,首渡青龙洋。
南条山已断,北界水何长。
远近浪为国,周围天作疆。
川后偶安恬,天吴亦屏藏。
荡桨乘月疾,挂席逐风扬。
零露拂蟠木,旭日耀扶桑。
我行无休隙,此去何渺茫。
东海蹈仲连,西溟遁伯阳。
轻名冀道胜,重己企时康。
孰谓情可陈,旅念坐自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海上航行的经历,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航行经历(前12句):
诗人从会稽出发,经过勾章,驶向黑水海。他描述了海上壮阔的景象:山脉逐渐消失,无边无际的海水延伸,海浪像国家一样分布,天空成为大海的边界。有时海面平静,有时又波涛汹涌。诗人日夜兼程,在月光下快速划桨,在风中扬帆前行。清晨的露水沾湿船木,朝阳照耀着传说中的扶桑树。

2. 人生感慨(中间4句):
诗人感叹这次航行漫长无期,前路渺茫。这里开始转入对人生的思考,航程成为人生的隐喻。

3. 精神追求(最后6句):
诗人提到两个历史人物:鲁仲连(宁死不屈的义士)和老子的老师伯阳(代表道家思想),表达了自己看轻名利、重视道德修养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最后感叹难以用语言表达内心感受,旅途中的思念让他暗自感伤。

诗歌特点:
- 用具体生动的航海经历象征人生旅程
- 写景宏大壮阔("远近浪为国,周围天作疆")
- 由实入虚,从写景自然过渡到人生思考
- 结尾含蓄深沉,留下余韵

诗人通过这次航海,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漫长未知的人生旅途中,应该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而不是外在的名利。整首诗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