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似公登妙高台有怀同社三子之作李伯襄太史先有和章兼为我辈订出世之业时余方禅诵谢客感太史之言聊赋此谢并答二子

浮沉休自转相猜,客有停杯想渡杯。
火宅正将乘鹿去,海潮初听妙音来。
云含药草三春长,座拥莲花四色开。
久矣定来心似水,愿从开士誓金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放下世俗纷扰的决心。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首联"浮沉休自转相猜,客有停杯想渡杯"是说人生起落无常,不必互相猜疑。朋友放下酒杯(象征世俗生活),诗人也想放下酒杯追随("渡杯"暗指皈依佛门)。

颔联"火宅正将乘鹿去,海潮初听妙音来"用两个经典佛教意象:"火宅"比喻烦恼的尘世,"乘鹿"象征脱离苦海;"海潮音"是观音说法之声,暗示诗人开始领悟佛法。

颈联"云含药草三春长,座拥莲花四色开"描绘佛门胜景:云雾中生长着治病救人的药草(喻佛法),莲花座上绽放着四色莲花(象征佛国净土)。

尾联"久矣定来心似水,愿从开士誓金台"直抒胸臆:诗人早已心静如水,现在决心追随高僧("开士")在黄金台上(象征修行道场)立下修行誓愿。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找到心灵归宿的坦然。诗人用"火宅""鹿""莲花"等意象,把抽象的修行体验变得鲜活可感。特别是"心似水"的比喻,让人直观感受到修行带来的内心平静。这种将精神追求转化为诗意画面的能力,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