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蝶行
彤云压檐霜如水,断槛空阶百虫死。
朔风吹蝶何处来,犹向东篱觅寒蕊。
香须金翅半消磨,欲飞无力可奈何。
小鬟戏扑置奁内,脂茧为茵粉作窠。
记得春时红紫绽,日绕秦楼过汉殿。
东风几日媚芳丛,不信韶华去如电。
滕王下笔费踌躇,瘦形朝来难再摹。
南华梦断隔烟水,庭空月暗秋魂孤。
蝶兮蝶兮暂栖止,尚有梅花堪徙倚。
明年放尔曲栏中,春露团香生凤子。
朔风吹蝶何处来,犹向东篱觅寒蕊。
香须金翅半消磨,欲飞无力可奈何。
小鬟戏扑置奁内,脂茧为茵粉作窠。
记得春时红紫绽,日绕秦楼过汉殿。
东风几日媚芳丛,不信韶华去如电。
滕王下笔费踌躇,瘦形朝来难再摹。
南华梦断隔烟水,庭空月暗秋魂孤。
蝶兮蝶兮暂栖止,尚有梅花堪徙倚。
明年放尔曲栏中,春露团香生凤子。
现代解析
这首《冻蝶行》用生动的画面讲述了一只蝴蝶在寒冬中挣扎求生的故事,暗喻人生无常和美好易逝的哲理。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寒冬困境(前八句)
开篇用"彤云压檐""霜如水"等意象营造出严冬的压抑感。一只本不该出现在冬天的蝴蝶(可能是秋蝶幸存者)虚弱地寻找花蜜,金粉褪色、翅膀残破,被小丫鬟捉住关进梳妆盒。这里蝴蝶象征着所有在逆境中挣扎的生命。
2. 盛衰对比(中间四句)
笔锋转到回忆春天盛景:蝴蝶曾穿梭在繁华的楼台殿宇,沐浴东风徜徉花丛。"不信韶华去如电"这句转折尤其震撼,道出美好时光总是消逝得太快的人生体验。
3. 生命轮回(最后八句)
用"滕王"(画蝶高手)和"南华"(庄子梦蝶典故)两个典故,写蝴蝶生命将尽。但结尾突然转折:诗人安慰蝴蝶暂且栖息,等来年梅花开放时,它的后代(凤子即小蝴蝶)又能在春露中重生。这种"冬天终会过去"的寄托,让全诗在哀婉中透出希望。
艺术特色:
- 对比强烈:春日的繁华与冬日的萧条,蝴蝶昔日的灵动与如今的奄奄一息
- 比喻精妙:把梳妆盒比作"脂茧""粉窠",既写实又带讽刺——人类眼中的玩物,却是蝴蝶的囚牢
- 哲理深刻:通过微小生命展现"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但又在轮回中寄托希望
普通人也能共鸣的是:我们都会经历人生的"寒冬",但就像诗中的蝴蝶,只要坚持到"梅花开放"的转机,就有新生的可能。这种在绝境中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敦诚
(1734—1791)清宗室,字敬亭,号松堂。阿济格后裔。敦敏弟。曹雪芹知友,所著《四松堂集》为研究曹雪芹生平重要资料。另有《鹪鹩庵笔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