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琼花为引子,通过花的意象串联起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慨。
前四句写琼花的身世:首句说现在人们常争论琼花的品种,第二句指出早在唐代就有诗人歌咏过它(玉蕊是琼花的古称)。三四句用拟人手法——连天上神仙都曾为它驻足,世间草木哪敢与它并列,突出琼花的高洁珍贵。
后四句转入抒情:五六句写琼花香气自然飘散却无人看见它凋零的时刻,暗喻美好事物容易被忽视。结尾最动人——诗人突然跳转到三十年后的自己,摸着当年刻下的石碑,发现鬓角已生白发。这里"石刻"可能是记载琼花盛事的碑文,而摩挲石碑的动作,把对花的咏叹自然过渡到对青春逝去的感伤。
全诗妙在"借花说人":表面写琼花从唐代到现在的遭遇,实际是通过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映照人生从盛年到暮年的变迁。最后石碑与白发的对比尤其震撼,让读者突然意识到:原来诗人不是在单纯赏花,而是在花中看到了自己流逝的三十年光阴。
郑损
郑损,唐诗人。 唐郑州荥阳人,生卒年不详。字庆远,郡望荥阳(今属河南),郑处冲子。初任推官。僖宗光启时,累官中书舍人。二年(886),沙陀军入长安,损随僖宗避难兴元。寻知礼部贡举,后官至礼部尚书。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八、《太平广记》卷一八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全唐诗》存诗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