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执古寄韩潮州

古人皆执古,不辞冻饿悲。今人亦执古,自取行坐危。
老菊凌霜葩,狞松抱雪姿。武王亦至明,宁哀首阳饥。
仲尼岂非圣,但为互乡嗤。寸心生万路,今古棼若丝。
逐逐行不尽,茫茫休者谁。来恨不可遏,去悔何足追。
玉石共笑唾,驽骥相奔驰。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古今的方式,批评了盲目崇拜古代、固守旧观念的危害,倡导灵活变通的处世态度。

前四句直指问题核心:古人因为固执守旧而吃苦(比如宁可挨饿也不改变原则),现代人模仿古人这种固执,结果让自己陷入困境。这里用"冻饿悲""行坐危"这样生活化的词语,让道理更易懂。

中间用六个具体例子说明观点:
1. 菊花和松树看似坚强(凌霜、抱雪),其实是在硬撑
2. 周武王这么贤明的君主,也救不了饿死的伯夷叔齐
3. 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会被普通人嘲笑
这些例子说明:即便是美好的品质,过分执着也会出问题。

"寸心生万路"之后,用生动的比喻描绘现实困境:人心像错综复杂的丝线,世人像赛跑的马群一样盲目追逐。这里"玉石共笑唾"(美玉和石头都被随意评价)、"驽骥相奔驰"(劣马和骏马混在一起跑)的比喻特别形象,说明社会标准的混乱。

最后两句是核心劝诫:不要固执于古代那套,否则只会害了自己。"自隳"就是自我毁灭的意思,用词很重,突出警告的力度。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日常可见的事物(菊花、松树、赛马)讲大道理
2. 通过对比(古今、圣凡、玉石)增强说服力
3. 语言直白但意象生动,比如把人心比作乱丝,把社会比作赛马场
4. 不是空讲道理,而是用历史人物(武王、孔子)的真实遭遇佐证观点

核心思想对现代人依然有用:尊重传统是好的,但盲目崇古、不懂变通反而会阻碍进步。就像诗里说的,连圣人都不能完美解决所有问题,普通人更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刘叉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