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芷溪烟晻霭山,翛然城角起天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面。

前两句"苍芷溪烟晻霭山"中,"苍芷"指溪边长满青翠的香草,"溪烟"是溪水上飘荡的雾气,"晻霭"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样子。整句就像用淡墨晕染出的水墨画:一条长满香草的小溪,水面飘着薄雾,远处是笼罩在云雾中的青山。

后两句"翛然城角起天端"中,"翛然"是悠然自得的样子,"城角起天端"写城墙一角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与天际相接。这里用城墙一角打破了纯自然景观,暗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动静结合:静止的山水与流动的云雾形成对比 2. 虚实相生:实写的景物与虚幻的云雾相互映衬 3. 视角独特:从地面溪流到山间云雾,再到天际城墙,形成立体空间感

诗人通过简练的文字,营造出一个超脱尘世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