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蒋子云在长安城西门外闲居三年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闲适与对仕途的微妙感慨。
前两句"南泠三载赋閒居,春日长安近卜庐"直接点明主题:作者在长安城南的水边闲居三年,如今春天到了,住所离皇城更近了。"赋闲居"暗示暂时远离官场,"近卜庐"又透露出对仕途的微妙关注,这种若即若离的心态很耐人寻味。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日常生活:皇家园林的树影映在客榻上,宫中的钟声伴着月光飘散,早朝的车马声渐渐远去。这里"分客榻""散朝车"的描写特别巧妙,把宫廷的庄严气象与闲居生活的悠然自得融为一体,既展现了皇城的恢弘,又突出了隐居的闲适。
后四句用扬雄和东方朔两位历史人物自比:扬雄在天禄阁校书,东方朔在金马门待诏,都是怀才待用的典故。最后"相望西桥应不远"看似说地理距离,实则暗指与仕途的距离,而"莫教风雨往来疏"则委婉表达希望保持与官场联系的心思。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表面写闲居之乐,实则处处流露对仕途的牵挂。作者把这种复杂心情藏在春日、树影、钟声、月光这些美好意象中,既不直白说想做官,也不假装完全超脱,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精神世界——既向往田园闲适,又难舍庙堂抱负。这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