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其一 中秋
属三秋正半,暮云敛、月舒圆。
误惊鹤鸣皋,栖乌绕树,魑魅惊旋。
寻常对三五夜,纵清光、皎洁未精妍。
须是风高气爽,一轮绝后光前。
无偏。
故国迢迢,千万里、共婵娟。
但陟屺瞻驰,高楼念远,宁不凄然。
天涯更新雁过,□哀嗷、出塞影联翩。
空俾骚人叹羡,向隅耿耿无眠。
误惊鹤鸣皋,栖乌绕树,魑魅惊旋。
寻常对三五夜,纵清光、皎洁未精妍。
须是风高气爽,一轮绝后光前。
无偏。
故国迢迢,千万里、共婵娟。
但陟屺瞻驰,高楼念远,宁不凄然。
天涯更新雁过,□哀嗷、出塞影联翩。
空俾骚人叹羡,向隅耿耿无眠。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之夜,诗人望月思乡的复杂心情。
上半部分描绘中秋夜景:
开头点明时间——中秋正好是三秋(农历七八九月)的中间。傍晚云散月圆时,月光惊动了鹤鸣、乌鸦绕树,连鬼怪都被吓跑。平常的月圆之夜虽然明亮,但不如中秋的月亮这么完美。只有在中秋这种风清气爽的夜晚,月亮才能展现出空前绝后的美。
下半部分抒发思乡之情:
月亮公平地照耀着远方故国,虽然相隔万里,但大家看着的是同一个月亮。这反而让登高望远的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感到凄凉。天边飞过的新雁排成队,哀鸣着出塞,这景象让诗人更加伤感。最后诗人自嘲:这样的美景只能让文人墨客赞叹羡慕,而自己却孤独地面壁难眠。
全词妙在:
1. 用"惊鹤""吓鬼"等夸张描写,突出中秋月光的明亮
2. 通过对比平常的月亮,强调中秋月的特别
3. "共婵娟"看似温馨,实则反衬孤独
4. 用雁群南飞的自然景象,暗喻自己的漂泊
5. 结尾的自我调侃,让思乡之情更显深刻
这首词把中秋赏月这个寻常主题,写出了新意和深度,既有对月色的精彩描绘,又自然流露出深沉的家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