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宣公桥的历史沧桑感,用简单对比的手法传递深刻的人生感悟。
前两句说这座桥当年是紧急情况下靠大智慧建成的,建桥人品德高尚,功劳大得可以封侯。这里用"清白"形容建桥人,既指他廉洁正直,也暗指桥本身坚固耐用。后两句笔锋一转:如今山川地貌都变了,建桥人的家族也早已没落,唯有这座彩绘的桥依然挺立,桥下的河水依旧向东流。
诗人通过"变与不变"的对比:人事全非vs桥梁依旧,凸显了三个层次: 1. 人类功业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2. 物质会消逝,但精神遗产长存 3. 面对时间洪流,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经得起考验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古建筑会感叹"物是人非"一样,诗人站在桥上的感慨特别能引发共鸣。桥在这里既是实物,也象征着那些历经岁月考验的美好品质。
陆蒙老
陆蒙老,字元光,一字元中(《至元嘉禾志》卷三一),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徽宗宣和初知嘉兴(《槜李诗系》卷三七),后调晋陵。事见《庚溪诗话》卷下。今录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