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禅宗悟道的故事,用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描写一位修行者在池阳(地名)面壁打坐的场景。他像一座孤峰独自矗立,默默对着夕阳。这里用"万古孤峰"形容修行者专注的状态,也暗示真正的悟道者往往不被世人理解。
后两句是个转折:当有人看到修行者皱眉就转身离开时,诗人感叹"早知道你不是真正有悟性的人"。这里的"丈夫儿"指的是有大智慧、大毅力的人。诗人用这个细节说明:真正的求道者应该坚持探索,而不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
全诗的精髓在于: 1. 用夕阳下的孤峰比喻修行之路的孤独与坚持 2. 通过"皱眉就离开"的生活化描写,讽刺那些浅尝辄止的求道者 3. 最后一句点明主旨:真正的悟道需要持之以恒的勇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把深刻的禅理融入日常场景,就像用"看到老师皱眉就逃课"来比喻半途而废的学习态度,让普通人也能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释鼎需
释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号懒庵,俗姓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年二十五读《遗教经》得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踰十年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旋随宗杲移小溪,与之分座,由此得声。泉州守请开法延福,后退处洋屿八年,晚居东西禅。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释鼎需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