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夸张的比喻,描绘了作者进入天台山时惊险有趣的登山体验。
前两句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形容山路险峻:
1. "胡孙擂"(猴子爬树)形容山路陡峭得像猴子爬树一样手脚并用
2. "老鼠梯"(老鼠爬墙)形容山路狭窄危险得像老鼠在垂直的墙面上爬行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自嘲的口吻说:
我干嘛要像猴子和老鼠一样来这种地方冒险呢?原来是为了去参拜观音菩萨(大士)啊!最后"石桥西"点出目的地是天台山著名的石梁飞瀑景点。
全诗妙在:
1. 用动物爬行的样子比喻登山,既形象又充满趣味性
2. 通过自问自答,把艰苦的登山说得轻松有趣
3. 最后揭示虔诚的朝圣目的,让前面的夸张描写都有了意义
这种把艰辛旅程写得妙趣横生的手法,展现了古人"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也让读者感受到:只要心中有信仰,再难的路都值得一走。
郑伯英
郑伯英(一一三○~一一一九二),字景元,号归愚翁,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兄伯熊齐名,人称大郑公、小郑公。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秀州判官,自度不能俯仰於时,遂以亲辞,终身不复仕。光宗绍熙三年卒,年六十三。有《归愚翁集》,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一二《归愚翁文集序》、卷二一《郑景元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