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五首 其五

龙荒变露色,燕雁(一作雀)南为客。
游子声影中,涕零念离析。
四时如车马,转此今与昔。
往叹在空中,存事委幽迹。
翩翩日敛照,朗朗月系夕。
物生春不留,年壮老还迫。
天机杳何为,长寿与松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先,诗人用“龙荒变露色”来形容秋天的到来,大地开始变得萧瑟,露水也多了起来。接着,“燕雁南为客”写候鸟南飞,暗示着季节的变换。诗人通过这两句,营造出一种凄凉、离别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写到了游子(离家在外的人)在秋天的声音和身影中,不禁感到悲伤,思念着与亲人的分离。“涕零念离析”表达了游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然后,诗人用“四时如车马”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春夏秋冬就像车马一样不停地转动,带走了过去,迎来了现在。诗人感叹,过去的时光已经消逝,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回忆。

“翩翩日敛照,朗朗月系夕”这两句描绘了太阳渐渐西沉,月亮升起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思考:“物生春不留,年壮老还迫。”万物在春天生长,但春天不会永远停留;人也是如此,年轻时充满活力,但终究会老去。诗人感叹,人生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衰老和死亡是无法避免的。

诗的结尾,诗人问道:“天机杳何为,长寿与松柏。”他思考着,天意难测,为什么人不能像松柏一样长寿呢?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和对长寿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长寿的渴望。诗人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象征人生的变迁,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读来令人深思。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