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行

龙门两山相对峙,龙门河水流山里。
龙门天造非禹功,独向中州擅山水。
忆昔周公营洛都,阴阳险阻归谋谟。
炎刘典午御区宇,亦来阙塞陈基图。
拓跋何人擅中国,艳妻媚佛祸山石。
洞中大象高几寻,山间小者亦数尺。
当时锤凿断民脂,万金不恤穷妖奇。
谁知佛死无灵气,诸魔依托猿夜啼。
右击疑鼓左疑锣,神州渐见交兵戈。
梁皇饿死金人在,魏国分崩石佛多。
我来问俗偶登眺,坐观今古资一笑。
东山寂寞西山闹,忽听渔舟崖下叫。

现代解析

这首诗《龙门行》描绘了洛阳龙门山的壮丽景色,同时借古讽今,通过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兴衰无常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龙门山的自然景观——两山对峙,河水穿流,强调这是天然形成的奇观,并非大禹治水的功劳,凸显了中州山水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八句回顾历史:从周公营建洛邑,到汉晋王朝在此建都,再到北魏政权大兴佛教、凿山造佛。诗人用"艳妻媚佛祸山石"暗指北魏统治者沉迷佛教、劳民伤财的行为,那些巨大的佛像耗费了无数民脂民膏。

随后八句转入讽刺:佛像虽大却无灵气,随着北魏灭亡,只留下石佛见证兴衰。"梁皇饿死""魏国分崩"等历史典故,说明再强大的王朝也逃不过覆灭的命运。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即景抒怀:他登高望远,看尽古今兴衰,觉得东山寂静、西山喧闹的景象颇具讽刺意味。结尾渔舟的叫声突然打破沉思,给沉重的历史感慨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

全诗巧妙地将山水描写与历史评论结合,用通俗的比喻(如"右击疑鼓左疑锣"形容战乱)让读者感受到:再辉煌的功业终将化为尘土,唯有自然山水永恒不变。这种看透历史沧桑的智慧,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