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虽然只有短短一句,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回忆。它表达了对一位名叫“西山玉隆”的老友的深切思念。
首先,“忆念”二字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这位友人的怀念之情,仿佛在脑海中不断浮现与这位朋友相处的点点滴滴。这种情感是普遍的,任何人都能理解那种对老朋友、旧时光的眷恋。
其次,“西山玉隆友”中的“西山玉隆”可能是这位友人的名字或称号,带有一种古朴、雅致的气息。这个名字给人一种山清水秀、宁静致远的感觉,仿佛这位朋友不仅是一个具体的人,还象征着一种美好的、值得怀念的时光或境界。
整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忆念”和“西山玉隆友”这两个关键词,诗人成功传达了对过去友情和时光的深深怀念。它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生命中那些曾经重要但或许已渐行渐远的朋友,唤起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这种简洁而深情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它不需要长篇大论,只用寥寥数语,便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初期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势力代表。王钦若为淳化三年(992年)进士甲科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丞、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与宰相寇准对立,出判天雄军。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他二度为相,被时人称为“瘿相”。天圣三年(1025年)卒,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因主导编纂《册府元龟》而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