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竺上寺呈东山仲灵冲晦

入林已忻猿鸟乐,共傲浮生胜大还。
身外是非云不击,社中留恋雨相关。
篮舆寂寞愧彭泽,拄杖风流肖德山。
寄语葛洪岩下水,莫流表梦落人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天竺上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句“入林已忻猿鸟乐”,诗人一进入山林,就感受到了猿猴和鸟儿的快乐,仿佛与它们融为一体,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里,诗人通过动物的自在,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共傲浮生胜大还”一句,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但在这浮生中,能够与自然相伴,感受其中的美好,胜过一切物质的追求。这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珍视。

“身外是非云不击”表明诗人对外在的是非纷争已经看淡,就像云朵一样,不去理会这些琐事。“社中留恋雨相关”则进一步说明,诗人更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感受彼此间的情感联系,而不是被世俗的纷扰所牵绊。

“篮舆寂寞愧彭泽”中,诗人提到自己坐着简陋的篮舆,感到有些寂寞,甚至有些愧对像彭泽(可能指陶渊明)那样的隐士,因为他还没有完全放下世俗的牵绊。而“拄杖风流肖德山”则表明,尽管他还没有完全隐居,但他已经像德山那样,拄着拐杖,风流自在地生活。

最后两句“寄语葛洪岩下水,莫流表梦落人间”,诗人希望山中的流水不要将他的梦境带到人间,意味着他希望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这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看淡和疏离。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淡泊的人生态度。

杨蟠

章安人,字公济。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诗为欧阳修所称。苏轼知杭州,蟠通判州事,与轼唱酬甚多。历知寿州卒。平生为诗数千篇,号《章安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