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对瀑复观龙潭水涨

骤雨划然至,烟雾失长空。
千峰荡微影,飞瀑垂玲珑。
深潭忽怒沸,疑是蛟龙宫。
响声振林樾,雪浪生寒风。
蹑足心欲动,举首摇双瞳。
下触石骨碎,上与银河通。
谁为开凿力,吾将问洪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暴雨中瀑布和龙潭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大自然的野性和力量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视觉冲击力 开篇就像电影镜头:暴雨突然砸下来("骤雨划然至"),整个天空被雨雾笼罩。群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千峰荡微影"),瀑布像水晶帘子般垂挂("飞瀑垂玲珑")。最震撼的是深潭突然沸腾翻滚,让人联想到水下龙宫("深潭忽怒沸")。

2. 声音与触感 诗人不仅用眼睛看,还用耳朵听:瀑布声震动整片树林("响声振林樾"),飞溅的浪花带着寒意扑面而来。站在湿滑的地面上("蹑足"),能感受到大地震动,抬头看时连瞳孔都在震颤,这种身临其境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水雾扑面的凉意。

3. 哲学思考 最后四句突然转向宇宙级想象:瀑布冲碎岩石("下触石骨碎"),又像是连通了银河。诗人忍不住追问:这样鬼斧神工的力量究竟是谁创造的?("谁为开凿力")他想去问开天辟地时的混沌元气("洪濛"),这种对自然奥秘的追问,让写景有了思想深度。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既有"暴雨瀑布"的震撼画面,又有"潭水沸腾"的特写镜头,最后上升到对自然本质的思考,层次非常丰富。诗人用"疑是蛟龙宫""上与银河通"这种超现实的比喻,把普通雨景写出了神话色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