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夏秋苦旱呈郑明府
北山有云不为雨,南山有雷空作声。
田畴龟裂稻苗死,农夫日夜形哀鸣。
前岁滔天遭大水,去年疫疠人多死。
甫能今岁可图生,旱魃为灾又如此。
嗟哉我民何罪愆,罹兹荼毒连三年。
老夫作诗问造物,天乎天乎何以然。
田畴龟裂稻苗死,农夫日夜形哀鸣。
前岁滔天遭大水,去年疫疠人多死。
甫能今岁可图生,旱魃为灾又如此。
嗟哉我民何罪愆,罹兹荼毒连三年。
老夫作诗问造物,天乎天乎何以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老百姓连续三年遭灾的悲惨故事,字字血泪。
第一段(前四句)像镜头特写:北边乌云不下雨,南边光打雷不下雨,田地干裂稻苗枯死,农民日夜哭嚎。这里用"龟裂"形容土地像乌龟壳一样裂开,画面感极强。
第二段(中间四句)是灾难回忆录:前年发大水,去年闹瘟疫,好不容易盼到今年,又遇上旱灾。用"旱魃"(传说中的旱鬼)来形容灾情,说这妖怪把最后一点活路都断了。
最后四句是仰天质问:老百姓到底造了什么孽?要受这三年连环罪?老头我写诗问问老天爷——您到底为啥这样整我们?这里的"造物"就是指老天爷,诗人直接指着天空骂街,特别有冲击力。
全诗妙在三点: 1. 对比手法:云和雷都是下雨的前兆,却"不为雨""空作声",希望变绝望 2. 时间线清晰:水灾→瘟疫→旱灾,像连续剧一样展现苦难 3. 情绪递进:从描写灾情→回忆苦难→直接怒怼苍天,情绪越来越激烈
这诗现在看依然震撼,像极了我们遇到连续倒霉事时想骂"老天爷不开眼"的那种憋屈。诗人替老百姓发声的勇气,让这首800年前的诗至今冒着热气。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