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在感叹人类在天地间的渺小和圣人的难得。
前两句说:人类总觉得自己能参与天地造化("参赞三才"指天、地、人),其实这种想法有点自不量力。普通人一辈子追求的就是吃饱穿暖("暖衣饱食"),活个百来年就结束了。这里用"拟不伦"(不太合适)暗指人类的自大。
后两句更犀利:世上的人("裸虫"指无毛的人类,带点调侃)忙忙碌碌一代又一代,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庸庸碌碌。但最后一句突然转折——这么多人中,真正称得上圣人的只有孔子一人("尼山"是孔子出生地,代指孔子)。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裸虫"这种生物性的称呼,把高高在上的人类拉回普通动物的层面
2. 通过"暖衣饱食"与"参赞三才"的对比,揭示普通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3. 最后用孔子这个具体人物,突然拔高思想境界,形成强烈反差
本质上是在说:别看人类整天喊着要"顶天立地",其实99.9%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为温饱奔波,真正能超越物质追求、达到精神不朽的,几千年也就出一个孔子。既有对庸常生活的洞察,也有对圣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