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枣亭
悲歌徒纂纂,枯干矗岩嶅。
遥想豳人剥,宁随禹贡包。
亭基馀石甃,月影乱枝交。
秋实偕梨栗,村翁泻斗筲。
投怀见心赤,入口免牙胶。
绝少如瓜样,摇来古树梢。
吏随黄鹤驾,人望白云坳。
未得罗盘案,空思佐酒肴。
仙踪多杳渺,楚语自纷淆。
方士留徵信,荒唐一解嘲。
遥想豳人剥,宁随禹贡包。
亭基馀石甃,月影乱枝交。
秋实偕梨栗,村翁泻斗筲。
投怀见心赤,入口免牙胶。
绝少如瓜样,摇来古树梢。
吏随黄鹤驾,人望白云坳。
未得罗盘案,空思佐酒肴。
仙踪多杳渺,楚语自纷淆。
方士留徵信,荒唐一解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仙枣亭"的古亭景象,通过枣树和亭子的今昔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仙踪难觅的感慨。
前四句写枯死的枣树:诗人看到干枯的枣树矗立山岩间,想起古人采摘枣子的场景,感叹这些枣子再也不能像古代贡品那样被精心包裹。这里用"悲歌"二字定下怀旧的基调。
中间八句写现实中的枣树:亭子只剩下石基,月光下树枝交错。秋天的枣子与梨栗一起成熟,村翁用简陋的容器盛放。这些枣子虽然红润可口,但再没有传说中的"如瓜大枣"挂在树梢。通过"泻斗筲"(简陋容器)与"禹贡包"(精美包装)的对比,突出今不如昔。
后八句转入对仙踪的追寻:官吏随着黄鹤飞去,人们遥望白云深处的山坳。诗人遗憾找不到传说中的仙枣,只能空想用它下酒。仙人的踪迹缥缈难寻,当地方言也让人困惑。最后说方士留下的传说,不过是给现实遗憾的一种安慰。
全诗以"仙枣"为线索,将现实景物与神话传说交织,在平凡与神奇、现实与想象之间跳跃,最终落在"求仙不得"的淡淡惆怅上。语言朴实却意境悠远,通过对一棵枣树的描写,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总是可望不可即的永恒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