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京城诸友游南城,寻丘尊师道场作

我本渔钓清江滨,三生自是华盖君。
往从竹浦拾明月,初向芝山寻白云。
闻有仙人姓丘者,旧庐正在燕城下。
杖藜随步蹑天梯,千尺云门净如洒。
门前水流清且深,朗如石镜开烦襟。
中有幅轮转浩劫,多见听者无知音。
高莫高兮嵩山之中岑,幽莫幽兮壶峤之云林。
万金买闲不易得,一到城市无归心。
尧舜之事俱寂寞,独留一人在丘壑。
问渠羽驾来仙坛,夜夜疏星迷皓鹤。
我为长春行,兴在碧草间。
白日又欲暮,浮云无时还。
十年住天都,尘土污客颜。
于此意不惬,泠然遂怀山。
更将携手上烟萝,曾是轩辕弓剑过。
我来正值五月半,青天渐少绿阴多。
每思东山公,兴来恣婆娑。
左持玉麈挥俗客,右引采扇遮天娥。
明时豪达尽如此,逝且不乐今如何!
我亦欲唤细腰舞,白马驮酒金叵罗。
诚恐道人嗔我慢,空遣弟子来相看。
上堂椎鼓日色晏,孤我青精白日饭。
黄金台前春已归,海榴花发乳燕飞。
同行佳人莫相违,相思更赠女萝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京城朋友寻访道士丘尊师道场的经历,通过自然与仙境的对比,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山林的向往。

开篇诗人自称本是江边垂钓的闲散之人,命中注定与道教有缘("华盖君"指道教仙人)。他回忆过去在竹林溪畔赏月、在芝山寻访白云的逍遥日子,引出此次寻访丘道士的经历。

诗中用大量自然意象营造仙境氛围:天梯般的山路、明净如洗的云门、清澈见底的溪水,都暗示道场的超凡脱俗。"万金买闲"四句直白道出:再高的山、再幽的林,都比不上远离尘嚣的自由可贵。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展现诗人的矛盾心理:十年京城生活让他感到"尘土污客颜",而道场中的青天绿荫、轩辕遗迹(黄帝传说)又唤起他的隐逸情怀。"左持玉麈"等句生动描绘了理想中的名士生活:挥麈谈玄、观舞饮酒,但又怕被道士责备不够虔诚。

结尾以春景作结:黄金台(燕昭王招贤处)春归、石榴花开、乳燕飞舞,暗示求仙不得后回归现实。最后"相思更赠女萝衣"以女子赠衣的典故,婉转表达对隐士生活的眷恋。

全诗在寻仙与世俗间摇摆,用鲜活的自然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古代文人对精神自由的永恒追求。五月青天、绿荫、山径等描写尤其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