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对门有饼师儿当垆唤卖探喉转音圆折哀厉达丙夜不息方今之人以口舌取富贵者何限是儿操业贱而劳苦已甚诗以哀之

嗟汝饼师儿,转吭清越若杜宇。
胡不挟瑟邯郸去,不然琵琶鲜卑语。
可以千金一曲事贵人,鲜衣玉馔驰飙轮。
惜哉守此犊鼻裈,霜寒月斜不得息。
贯珠绕梁空呖呖,更苦邻家失眠客。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个卖饼少年的辛酸命运。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卖饼少年的形象:开头直接描写少年叫卖烧饼的声音像杜鹃啼血般清亮凄厉,从早到晚不停歇。用"霜寒月斜"点出他工作的辛苦环境。

2. 命运的对比:中间用"胡不...不然..."的排比句式,列举了两种更好的出路——要么像邯郸歌女那样弹琴卖艺,要么学胡人弹琵琶说外语。这些都能让他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暗指当时很多人靠嘴皮子就能飞黄腾达。

3. 现实的残酷:最后回到现实,少年只能穿着粗布裤(犊鼻裈是古代穷人穿的短裤),在寒夜里不停叫卖。他的歌声再美也无人欣赏,反而吵得失眠的邻居更加痛苦。这里用"贯珠绕梁"(形容歌声美妙)和"呖呖"(鸟叫声)形成强烈反差。

诗人通过这个卖饼少年的故事,实际上是在讽刺当时社会的不公——真正有才华的劳动者得不到尊重,而那些靠嘴皮子逢迎权贵的人却能轻易获得富贵。全诗语言直白但情感深沉,就像一幅古代版的"打工人"辛酸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