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两儿
余性便静素,於世寡所谐。
惟余黄卷里,聊与古人偕。
古人不可期,古人尚可窥。
当其会意时,悠然忘渴饥。
可怜朝市人,大与古相违。
所得眇何有,所亡无町畦。
嗟乎寓此心,惟善为可为。
舍善亦何乐,至死有余悲。
晤此聊自警,亦以警吾儿。
惟余黄卷里,聊与古人偕。
古人不可期,古人尚可窥。
当其会意时,悠然忘渴饥。
可怜朝市人,大与古相违。
所得眇何有,所亡无町畦。
嗟乎寓此心,惟善为可为。
舍善亦何乐,至死有余悲。
晤此聊自警,亦以警吾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写给两个儿子的家训,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讲的是父亲的生活态度。他说自己天性喜欢安静简单,不爱凑热闹,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虽然无法亲眼见到古代圣贤,但通过书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读到共鸣处,连吃饭喝水都会忘记——这种专注投入的状态,正是现代人常说的"心流体验"。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是对现实的感叹。父亲觉得市面上追名逐利的人很可怜,他们追求的东西其实微不足道("所得眇何有"),却在追逐中丢失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界限("所亡无町畦")。这里用"朝市人"代指热衷名利场的现代人,说他们与古人的精神境界背道而驰。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是给儿子的忠告。父亲提出核心观点:人这辈子真正值得追求的只有"为善"。如果不做善事,就算活到老死也会充满遗憾。最后点明写诗目的——既提醒自己坚守本心,也告诫孩子们要做善良的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读书这件小事,展现了对抗浮躁世界的智慧 2. "为善"的教导不唱高调,而是从自身体验出发,说"不行善就不会真正快乐" 3. 没有严厉说教,而是像聊天一样分享自己的人生体会,最后自然引出对孩子的期望
诗中"黄卷"指书籍,"町畦"原指田埂,这里比喻道德界限,都用具体意象表达抽象概念,既形象又含蓄。父亲不直接批评孩子,而是先坦诚自己的生活方式,再通过对比表达担忧,最后给出积极建议,这种教育方式至今仍值得家长借鉴。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