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山同门五十

阿兄苦行如迦叶,重整青莲古道场。
说法肘悬三要印,卷帘风散四花香。
曾原好梦称鹙子,多分前身作雁王。
夏腊数来刚半百,未妨小弟学韬光。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位修行者(阿兄)的生活状态和兄弟情谊。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修行者的形象(前四句):
诗人用"苦行如迦叶"形容兄长像佛教苦行僧一样清修,但并非死板——他重建道场时还保留着"青莲古道场"的传统韵味。这位修行者讲经说法时手肘悬着重要法器(三要印),卷起帘子时花香随风飘散,画面既庄重又充满生活气息。

2. 前世今生的联想(五六句):
诗人开玩笑说兄长前世可能是佛陀的弟子"鹙子",或者做过护法的"雁王",用佛教典故调侃兄长天生就该当修行人。这种联想既体现对兄长的敬意,又带着兄弟间的亲昵。

3. 兄弟情谊(后两句):
最有趣的是结尾:兄长修行刚满五十年(夏腊半百),诗人作为小弟说要"学韬光"——表面说跟着兄长学低调,实际是调皮地表示自己也要"蹭修行"。这种幽默化解了修行主题的严肃感,展现了兄弟间特有的轻松相处模式。

全诗妙在把佛教修行写得生动不枯燥:有花香帘动的细节,有前世今生的玩笑,最后落在兄弟逗趣上。既赞美了兄长的修行境界,又保留了家人间的温暖随意,让宗教诗也有了人情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