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令狐相公的高官,用比喻和典故展现他的才华、地位和诗人之间的情谊。
前两句用"鹗"(猛禽)和"冰"比喻令狐相公的才能像雄鹰翱翔云端,品格像冰在玉壶般高洁,说他用超凡的才能辅佐君王。三四句把他比作古代名臣伊陟(商朝贤相)和王商(汉代名臣),说他住的朱门大宅彰显荣耀,风采出众值得入画。
五六句通过"昨夜星辰"和"前年风月"的时空转换,既暗示令狐相公在朝堂(星辰)和江湖(地方)都游刃有余,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诗人试探着问这位日理万机的高官,是否还能抽空与自己这个诗人唱和诗词?在恭敬中透着一丝文人间的惺惺相惜。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先用大气比喻定调,再用具体典故衬托,最后落脚到私人交往,把对位高权重者的赞美写得既庄重又不失亲切,展现了唐代文人交往的独特风度。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