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山烟寺

朦胧竹间月,出没松顶鹤。
何处晚钟鸣,簌簌野花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朦胧的山寺夜景,用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悠远的禅意。

前两句写视觉:月光透过竹林变得柔和朦胧,鹤影在松树顶端时隐时现。"朦胧"和"出没"两个动态词让静止的夜景活了起来,月光会流动,鹤影在移动,整个画面充满灵动的呼吸感。

后两句转听觉:不知何处传来晚钟,震落了一地野花。"何处"的疑问制造出空灵感,钟声与花落形成奇妙呼应——我们看不见钟,但能看到钟声的"余韵"(簌簌落花)。这种通感手法让声音有了可视的形态。

全诗二十个字里藏着三重意境:竹月松鹤是文人高洁的象征,晚钟代表寺庙的庄严,野花又带回人间烟火气。三种意象自然衔接,共同构成"看似清冷实则生机暗涌"的山水禅境。最妙的是结尾的"落"字,既是实写花瓣飘零,又暗含"放下"的佛理,让整首诗在动态中归于永恒的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