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朋友刘巨川去广东惠州海丰县当巡检(类似地方治安官)时写的,充满了对朋友的欣赏和对岭南风光的想象。
前四句夸朋友:
1. "须溪孙子好才名":开门见山说刘巨川家学渊源(须溪是宋代文人,这里暗示刘家祖上有文化),自己也有才名。
2. "百丈龙山绕屋春":用夸张手法描写刘家环境——百丈高的龙山环绕着屋子,春意盎然,暗喻朋友品格高洁。
3. "文学尽交天下士":说他学问好,结交的都是天下名士。
4. "弓刀更治岭南民":转折说他不只是文人,还能武能文(带着弓刀),去管理岭南百姓。
后四句写送别和期待:
5. "盾头墨湿长亭雪":送别场景很特别——在长亭(送别地)的雪地里,用盾牌蘸墨写字(可能是题诗留念),画面既风雅又带着军人豪气。
6. "扇外旗麾列嶂尘":想象朋友到任后的场景——摇着扇子指挥,旗帜在山间扬起尘土,很有画面感。
7-8. "若见罗浮花烂熳,可能远寄一枝新":最有人情味的两句——你要是看到罗浮山(岭南名山)花开得灿烂,能不能折一枝寄给我啊?用轻松的口吻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也展现了岭南风物的吸引力。
全诗亮点:
- 打破"文人柔弱"的刻板印象,塑造了一个能文能武、刚柔并济的朋友形象
- 送别诗不写悲伤,反而充满对朋友能力的信任和对岭南的好奇
- 最后要花枝的请求,让严肃的送别变得亲切幽默,展现了真挚友情
就像现在送好友去外地工作,既夸他"你业务能力强人脉广",又开玩笑说"记得给我带当地特产",古今人情其实相通。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