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绵山中多青松风俗贱之止供樵爨之用郡斋僧

越王楼下种成行,濯濯分来一苇杭。
偃盖可须千岁干,封条已傲九秋霜。
含风便有笙竽韵,带雨偏垂玉露光。
免作爨烟茅屋低,华轩自在拂云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青松虽被当地人轻视,却自有其高洁品格和独特魅力的形象。

前两句写松树的生长环境:它们整齐地排列在越王楼下,像被洗净般清爽,从远方移植而来。"一苇杭"用渡船的意象,暗示松树来自他乡。

中间四句集中展现松树的美:树冠如伞可遮千年风雨,树皮上的纹路比秋霜更有傲骨。风吹过时,松针摩擦发出乐器般的声响;雨滴挂在松针上,像珍珠般闪闪发亮。这里用"笙竽""玉露"等美好意象,突出松树的高雅气质。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这些松树不该被当作烧火的木柴,它们本应生长在华丽的楼阁旁,自由地触摸云端。通过对比"茅屋低"和"拂云长",表达了诗人对青松遭遇的惋惜,以及对其高贵本质的赞美。

全诗用质朴的语言,通过具体生动的自然描写,传递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哲理。松树在这里象征着怀才不遇的君子,虽被世俗轻视,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骨与价值。

薛绍彭

河中万泉人,字道祖,号翠微居士。薛向子。哲宗元祐元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历少府监丞,累官秘阁修撰、知梓潼路漕。工书,擅行、正、草诸体,取法晋唐,格度严谨,自成一家。与米芾为书画友,书法并称“米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