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十首酬汪镇卿(原注:名鼎,号桐阳,平阳人。) 其四

凤德嗟已衰,宣尼欲浮海。
赖有载道经,神功补元宰。
删诗挽风变,系易忧世骇。
春秋笔削严,西秦书乃采。
微义将警周,逆悲大运改。
悠悠千古心,后死文乃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儒家文化衰落的感慨,同时赞颂了孔子(宣尼)用经典著作挽救世道的伟大贡献。

前四句说:孔子看到周朝道德衰败(凤德指周朝德政),曾想乘船离开中原。但他最终选择用《诗经》《易经》等经典来修补这个崩坏的世界——"神功补元宰"指用经典著作修复社会秩序。

中间四句具体讲孔子的文化功绩:他删减《诗经》来挽救社会风气,编写《易经》来警示世人,用《春秋》的严谨笔法记录历史("笔削严"指一字褒贬都很慎重),这些著作后来被秦始皇采用。

最后四句点明深意:孔子这些经典中暗含警示("微义"),他其实预见到周朝将亡而悲痛。但让他欣慰的是,这些文字穿越千年保存下来,让后人能继承他的思想。

全诗核心是:通过孔子在乱世中坚持文化传承的故事,表达"文化的力量可以超越时代"这一主题。作者用"后死文乃在"这个有力结尾,强调真正的思想不会随肉体消亡,而是通过文字获得永恒生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