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菡联

帝眷卅二载耆臣,宣劳冬部,久羡盛名垂,况爱士欧阳,泽流皖水,焚香清献,誉遍巴江,报国效驰驱,最堪钦醇谨老成,宠贲丝纶邀定论;
我是十三龄弟子,记领春风,颇惭虚坐了,念飘零王粲,兵燹无家,牢落杜陵,文章憎命,抚棺余涕泪,只嬴得感恩怀旧,愿传衣钵到来生。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作者悼念恩师李菡的作品,用今人的视角可以这样理解:

上联赞美李菡的为官与为人: 1. "帝眷卅二载"说李菡为官32年深得皇帝信任,在户部(冬部)勤恳工作,名声远扬。 2. 用欧阳修爱才、赵抃(清献)清廉的典故,比喻李菡在安徽(皖水)、四川(巴江)任职时的德政。 3. 总结他一生忠诚勤勉、稳重可靠(醇谨老成),最终获得朝廷高度评价(丝纶指诏书)。

下联写师生情谊与自身感慨: 1. "十三龄弟子"透露作者13岁就拜师,回忆受教诲的温暖(记领春风),惭愧自己未能学有所成(虚坐指没真正学到位)。 2. 用王粲避难、杜甫落魄的典故,表达自己遭遇战乱(兵燹)、怀才不遇的处境,与棺痛哭时只剩感恩追忆。 3. 结尾深情表示:今生无缘继续受教,但愿来世还能做您的学生(传衣钵喻继承学问)。

全联亮点: - 数字对比:"卅二载"辉煌仕途与"十三龄"短暂师缘,凸显人生际遇差异 - 双线并进:上联写师长功业,下联写弟子境遇,形成完整叙事 - 情感真挚:从公众评价到私人回忆,最后落到来世之约,哀思层层递进

这种写作手法既保持了挽联的庄重格式,又突破套路注入个人真情,类似今天在追悼会上既讲述逝者生平成就,又穿插自己与逝者的温暖回忆,最后表达深切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