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朋友郑毓臣去厦门时的感慨,语言豪迈又带点无奈,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朋友刚结束东海观潮的旅程,现在又要乘船去厦门("鹭江"指厦门)。"缆乍收"和"乘桴"两个动作衔接紧密,显得朋友行色匆匆,漂泊不定。
三四句用了两个典故:苏武、李陵被困匈奴却心向汉朝,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诗人借此表达即使处境艰难,也要坚守气节,绝不妥协。这里既有对朋友的勉励,也暗含对时局的感慨。
五六句是诗人自嘲:自己整天诗酒逍遥,看似闲散,其实内心渴望建功立业,希望名字能流传后世。"诗酒未能闲一日"看似潇洒,实则透露着不甘平凡的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最有趣:诗人说故乡的清风明月没人欣赏(暗示自己在外漂泊),劝朋友早点回来,别在远方耽搁太久。表面是催朋友归乡,实则流露出对朋友漂泊的关切,以及对自己同样漂泊的无奈。
全诗豪放中带着苦涩,用典自然不晦涩,既有送别的离愁,又有对气节的坚守,还暗含怀才不遇的郁闷,情感层次丰富。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把对朋友的关心说得含蓄又温暖,就像现代人说"早点回来,家里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