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盛季文的深情之作,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生死相隔的悲痛。
前四句写得知好友去世的震惊与哀伤:二十年不见的潇洒公子,突然成了阴间的文官。曾经像玉树一样风姿出众的人,如今生命已折断;像冰一样洁净的灵柩归来时,连空气都冷得刺骨。这里用"玉树""冰舟"的意象,既赞美逝者高洁品格,又暗示死亡带来的寒意。
后四句转向对逝者身后事的牵挂:灯下散落的书卷再无人翻阅(暗示逝者无子嗣),但案头新写的诗作还能日日相对。最痛心的是,想祭奠坟墓却被烟波阻隔,这止不住的泪水何时才能流干?通过"无人读的书"和"日日可看的诗"对比,突出物是人非的凄凉;结尾"烟浪隔"的意象,把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上的永恒阻隔。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却把"中年丧友"这种人生至痛写得入木三分。特别是"玉树折""冰舟寒"这些比喻,既形象又充满现代人也能共鸣的生命脆弱感,而"无儿读""有日看"的细节对比,更让读者瞬间感受到死亡带来的具体空缺。
张逊
(940—995)博州高唐人。少隶太宗晋邸。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迁文思副使、香药库使。端拱二年,为枢密副使,知院事。与寇准不协,每奏事相矛盾,至互发隐私。太宗下诏切责,降右领军卫将军,准亦罢职。李顺起事时,命为右骁卫大将军、知江陵府。会峡路漕卒数千聚江陵,欲谋变,逊止捕为首者处斩,余党亲加抚慰。未几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