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八景 其三 西峰晚照

西峰西向桂林西,数点晴云落照低。
绝岳倚空排宝戟,斜晖转树绕雌蜺。
锦纹零乱霞前映,翠影参差雨后迷。
还似岘山诗酒客,醉来听唱《白铜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桂林"西峰晚照"的壮丽景色,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夕阳下的奇幻光影。

开头两句点明地点和时间:西峰位于桂林城西,傍晚时分几片云彩被夕阳染红,低垂在天边。这里用"数点晴云"的细节描写,让晚霞显得格外灵动。

中间四句是整首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用一连串惊艳的比喻来描写山色: 1. 把陡峭的山峰比作"排宝戟",既写出山势的险峻,又暗含兵器寒光闪闪的视觉效果 2. 将穿过树林的阳光比作缠绕的彩虹("雌蜺"),这个动态描写让光线有了流动感 3. 晚霞像织锦的纹路般绚烂,雨后翠绿的山影参差交错,这两句通过"锦纹""翠影"的质感描写,让景色有了触觉般的真实感

最后两句突然转入抒情:看着这样的美景,诗人感觉自己就像在岘山饮酒作诗的古人,醉意朦胧中仿佛听到《白铜鞮》的歌声。这个结尾巧妙地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联系起来,让自然美景有了人文厚度。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是静态的山水,诗人却通过"排""转""绕""映"等动词,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明明是视觉体验,却通过"锦纹""歌声"等描写调动了读者的多重感官。这种"让山水动起来"的写法,正是这首诗最吸引人的艺术特色。

吕思诚

吕思诚(1293年-1357年),字仲实,平定人,元朝名臣。历任侍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左丞转御史中丞、国子监翰林学士、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等职,曾参与编修过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其人性情刚直、倔强,直言敢谏、秉公办事。主要著作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