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杂赋三首 其二 石溪

冬旱水愈涸,微流行石间。炯如玉琐窗,屈曲相交关。

泠然落幽罅,隐约闻佩环。择石踞其高,兀兀相对閒。

日宴遂相酌,持觞看青山。疏雨作还止,徘徊澹忘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旱季里的小溪景象,以及诗人在此独处的悠然心境。

前四句写溪水:干旱让溪水几乎干涸,只剩细流在石头缝隙间穿行。水流清澈透亮,像雕花的玉窗格子一样晶莹,在石缝中弯弯曲曲地流淌。这里用"玉琐窗"的比喻特别生动,把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感写活了。

中间四句写声音和姿态:溪水落入石缝时发出清脆声响,像是隐约听到玉佩碰撞的叮咚声。诗人选择一块高处的石头坐下,静静地和溪水相对。这里通过"佩环"的声音描写,让整个画面突然有了灵动感。

最后六句写闲适心境:诗人一直坐到太阳西斜,边喝酒边欣赏青山。偶尔飘来几滴疏雨,他就这样徘徊流连,淡忘了回家的时间。最后两句特别有画面感,疏疏落落的雨点、诗人端着酒杯的身影,还有那份悠闲到忘记时间的心境,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旱溪、石头、青山和独酌的诗人。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与自然独处的闲适感——不需要热闹,只要一壶酒、一处风景,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诗人把这种简单却珍贵的时刻,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记录了下来。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