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号角声"为线索,巧妙串联起不同人群的命运,展现了战乱与和平的鲜明对比。
前四句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描绘号角的场景:金色的号角与战鼓作伴,每天早晚准时响起。夕阳下云层染黄,月色中白霜凝结,营造出边塞特有的苍凉氛围。"征夫朝夕闻,泪落甲铠黑"两句尤为动人——士兵们日夜听着催命的号角,泪水滴在黑色铠甲上,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中间突然笔锋一转:"时平腐櫜鞬,白首眼不识"揭示和平年代的可贵。弓箭在仓库里腐烂,老人们甚至不认识这些武器,与前文的战争景象形成强烈反差。但诗人并未一味歌颂太平,"严城重启闭"暗示和平仍需警惕,守城人依旧每天尽职吹角。
最后两句视角转向老农,他们挺着吃饱的肚子听号角,却体会不到这和平是皇帝的恩德。这里藏着诗人的巧思:老百姓不懂政治,他们只在乎能吃饱饭的实在生活。全诗通过号角这个"小道具",写出了大时代里军人、百姓、统治者三个维度的生存状态,既有对战争的控诉,也有对和平的珍惜,更有对"盛世"的冷静思考。
黄庶
宋洪州分宁人,字亚父。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