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庵堂前悠闲散步时看到的春日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淡淡思绪。
前两句写散步的环境:小桥连接着石板路,诗人正沿着水边悠闲地漫步。"衔"字用得巧妙,把小桥和石路的关系写得像在互相咬合,很有画面感。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所见景物:波浪像被子一样盖着水草(菰蒲),寒冷的天气让竹笋和蕨菜都显得呆呆的。蜂巢的构造像精心设计的房屋,燕子筑巢时正忙着用泥巴涂抹墙壁。这些描写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了,让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转眼间春天就要过去了,我沿着小路漫步,回家的念头却迟迟未起。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留恋,以及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整首诗就像一幅春日小品画,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寻常景物,却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慌不忙的生活态度,连回家都不着急,完全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