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漫长的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先,诗词开篇“过尽长亭复短亭”描述了旅人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亭子,暗示旅途的漫长和艰辛。这里的“长亭”和“短亭”都是古代驿站或休息的地方,象征旅途中的一站又一站。
接着,“修途随处月同行”描绘了旅人在漫长的道路上,月亮始终陪伴着他。月亮象征着孤独和寂寞,但也象征着旅人在旅途中的坚持和毅力。
然后,“明朝买得扁舟去”表达了旅人对未来的期待。他计划在第二天买一艘小船,继续他的旅程。这里的“扁舟”象征着自由和新的开始,旅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继续他的探索和冒险。
最后,“两岸芦花夹橹声”描绘了旅人乘船时看到的景色和听到的声音。两岸的芦花随风摇曳,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清脆悦耳。这一景象充满了诗意和宁静,象征旅人在旅途中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旅人的心情和旅途的魅力。
汪仪凤
(1207—1290)徽州歙县人,字翔甫,一作祥甫。受业于吴自牧、程元凤。理宗嘉熙元年漕试第一。历下蔡县主簿、淮东安抚司干办公事。度宗时,升淮东制置司干办公事。亲丧去官,服阕添差江东抚干。后除通直郎致仕。性嗜学,居乡好施与。尝筑山泉亭,自号“老山居士”,世称“山泉先生”。有《山泉类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