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矶
高棱刺青天,根脚拄水府。
盘涡潜毒蛟,昏黑神所怒。
回波拒行舟,篙者力如虎。
悬崖侧欲颓,尾发时一竖。
妖星兆汉年,刃血赭南土。
弹射峰峦穿,山灵亦遭侮。
茫茫太古云,流石气成雨。
峭壁罗青红,妙绘色惟五。
凌涛驾飞梁,欲陟绝步武。
松风饯孤舟,交影日卓午。
盘涡潜毒蛟,昏黑神所怒。
回波拒行舟,篙者力如虎。
悬崖侧欲颓,尾发时一竖。
妖星兆汉年,刃血赭南土。
弹射峰峦穿,山灵亦遭侮。
茫茫太古云,流石气成雨。
峭壁罗青红,妙绘色惟五。
凌涛驾飞梁,欲陟绝步武。
松风饯孤舟,交影日卓午。
现代解析
这首《弹子矶》用震撼的画面感,描绘了一处险峻江景和人类与自然对抗的壮烈场景。
开篇就像电影特写:陡峭的山崖像利剑直插云霄,山脚深深扎进江底。江水打着危险的漩涡,仿佛藏着毒蛟,昏暗的天色像是天神在发怒。这里用"毒蛟""神怒"等意象,把自然力量拟人化,突显环境的凶险。
中段镜头转向行船:逆流而上的船只被激浪阻挡,撑船的汉子们肌肉暴起,像老虎般奋力。悬崖摇摇欲坠,连山上的草木都吓得竖起来。这里"力如虎"的比喻,生动展现了船工与激流搏斗的英姿。
接着笔锋一转,引入历史联想:战乱年代的血腥("刃血赭南土"),连山峰都被兵器射穿,山神都遭到侮辱。这里把自然景观和历史创伤巧妙结合,赋予山水厚重感。
最后回到现实:亘古不变的云雾化作山雨,五彩的峭壁像天神绘制的画卷。诗人想走过横跨江面的桥梁,却找不到落脚之处。正午阳光下,孤舟与松影交织,留下余韵悠长的结尾。
全诗最精彩的是两种力量的对抗:一边是狂暴的自然(毒蛟、怒神、险崖),一边是顽强的人类(如虎的船工、想征服险境的诗人)。最终留下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和人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峭壁的五彩与孤舟的剪影,又在凶险中透出奇异的美感。